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26期
编号:13406980
新生鼠肾积水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内皮素-1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的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6期
     [Key words] Newborn rat; Hydronephrosis; Protein level

    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泌尿外科的常见疾患,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2%,最常见的病因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可导致患肾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1]。肾盂与输尿管上段连接处呈漏斗状,肾盂收缩时输尿管上段扩张,尿液从肾盂排向输尿管。如果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存在梗阻,妨碍了尿液顺利地排入输尿管,导致集合系统张力增加,从而引发肾积水。国内外学者对先天性肾积水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先天性肾积水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尤其是对如何确定积水肾脏的功能是否存在进行性损害仍缺乏简单有效的方法[2]。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实验研究,已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血管活性多肽如内皮素-1(ET-1)等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先天性肾积水的发生机制,但它们能否用于检测病肾的损害程度,鲜有报导。因此,本研究选取新生48 h内的Wistar鼠制成输尿管左侧部分梗阻的动物模型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15 字符